企业大学:从内部培训转向整合共生价值链
优秀的企业离不开优秀人才,卓越的企业不仅可以从外部吸引优秀人才,而且具备完善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,能够从内部培养人才。在这一背景下,企业大学的建设被很多企业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。
目前,企业开办大学或商学院已经蔚然成风,企业大学为企业培养后备人才、服务商业客户做出了贡献;未来的企业大学将可能超越原有职能,转而为所有的客户、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。
朱冰
企业大学凸显核心价值
企业大学这个舶来品最早要追溯到1955年,美国通用电气创建“克劳维尔学院”,首开企业“军校”先河。之后自办商学院便成为全球企业的一个热潮。如今,GE、惠普、爱立信、西门子、诺基亚、汉莎航空等一批跨国公司的企业大学或商学院在中国声名鹊起。
据统计,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中,超过70%的企业拥有自己的商学院。这些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后,将总部的做法复制到中国,期望再创奇迹,培养出可以为己所用的精英人才。
摩托罗拉亚太区人才管理及摩托罗拉大学人力资源总监刘辉介绍说,与传统大学和商学院相比,企业大学的优势在于有针对性地提供解决实际商业问题的解决方案,如摩托罗拉大学的拳头产品六西格玛,曾给GE等众多国内外企业带来商业价值。
据悉,企业大学在课程的设置上遵循解决实际商业问题的原则,针对营销管理人员的需求,通过“教授和演练”培训,以课堂教学和分享的方式邀请客户参与。“特别是注重趋势性研究。”刘辉解释:“过去中国市场全部用分销商,现在则更多采用直销或快速销售。未来10个月或者更长时间销售方式会发生何种变革?这在企业大学的课程中可以得到答案。”
国内企业纷纷效仿
中国加入WTO后竞争环境愈加激烈,很多企业认识到学习作为一种竞争力的优越性和重要性,近百家企业大学、商学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如伟创力大学、格兰仕大学、春兰学院等。某企业培训中心经理表示,通过企业大学长期、持续、系统的专业课程培训,能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、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,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据统计,2006年中国高层经理培训的市场规模达300亿元,其中一部分被企业大学瓜分。为此,更多国内企业热衷此道。
HanS企业大学研究中心调查表明,在中国,企业大学的前期投资包括培训项目的设计和开发,一般不少于1000万元,而第一笔费用几乎都由企业直接拨款。如此高额投资,企业必定对企业大学寄予很高的期望,希望在短时间内得到回报,但人力资本的产出效果往往需要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。
虽然企业大学对于某些企业来说确实发挥了巨大功能,但它并非“灵丹妙药”,国内的企业大学或商学院尚有诸多体制上的难题要解决,在运作模式上也有待突破。他表示,国内企业切忌盲目跟风,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,寻找适合企业需要的培训模式。
未来服务扩充到上下游
在谈到企业大学未来的发展方向时,刘辉建议国内成立企业大学行业协会,彼此间可以借鉴成功经验,探讨合理的运作模式,各企业大学之间是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。
他表示,“建立企业大学可以拉近企业与上下游间的关系,打造稳固的关系链。只有价值链上所有成员企业都取得进步与提升,才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实现经营目标。企业大学应逐步从内部培训转向供应商、客户和战略合作伙伴,在更大范围内整合与企业有共生性的价值链;通过为代理商、供应商和商业合作伙伴提供相关培训课程,进一步增强客户忠诚度,从而在更深层次上进行市场营销,进一步占领市场。”
除此之外,企业大学还可与政府机构、行业协会、大学等联手,把服务扩充到上下游的合作企业和社区。